美國Web3監管迷宮解析

美國Web3監管迷宮解析

監管擂台:SEC對決CFTC

作為多年在倫敦金融城分析區塊鏈市場的觀察者,我對美國Web3監管方式既懷敬意又持懷疑。當前局面如同SEC與CFTC兩大監管巨頭的高風險管轄權博弈。

SEC的Howey測試執念 在Gary Gensler領導下,SEC成為加密領域最嚴格的監管者,近乎偏執地應用1946年Howey測試。他們認為任何像證券的資產都該歸其管轄,這導致對Gemini等交易所的高調起訴——儘管諷刺的是,比特幣和以太坊因「足夠去中心化」獲得豁免。

CFTC的權力擴張 與此同時,CFTC正通過Lummis-Gillibrand負責任金融創新法案(RFIA)悄然擴張版圖。該法案將使這家衍生品監管機構成為非證券類數位資產的主要監督者。這是巧妙的政治舉措——將商品監管定位為比SEC更寬鬆的選擇。

配角陣容:FinCEN、OFAC與IRS

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扮演加密貨幣的金融偵探角色,專注反洗錢合規。他們2023年針對混幣器的提案顯示國家安全如何驅動政策——儘管有人質疑通過鏈分析追蹤哈馬斯是否比傳統情報方法更有效。

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自2022年起頻繁將以太坊地址列入黑名單。雖然針對不法分子,這些制裁卻給合法企業帶來合規難題。

還有大家「最愛」的國稅局(IRS)。他們2025年將實施的282頁稅收提案,要求加密交易比照股票交易申報。沒有什麼比淹沒在1099表格中更能體現「金融創新」了。

未來:訴訟式監管?

RFIA是華府釐清加密規則的最全面嘗試,但官僚速度令人無奈。在此之前,我們只能見證「通過訴訟實現監管」——看著一個個執法行動形成判例法。

從倫敦的角度看,這為全球市場製造不必要的不確定性。美國或許該學習英國更原則導向的做法,而非死抱大蕭條時期的證券法。在那之前?投資者最好把合規團隊設為快速撥號。

TheCryptoPundit

喜歡48.18K 訂閱2.27K
Opulous音樂NFT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