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stia大膽舉措:放棄PoS並面臨1億美元團隊套現與信任危機

Celestia大膽舉措:放棄PoS並面臨1億美元團隊套現與信任危機

Celestia的取消質押實驗

作為自ICO熱潮以來持續分析代幣流動的觀察者,我見過不少危險信號——但Celestia當前的困境堪稱認知失調的經典案例。其共同創辦人John Adler提出以「治理證明」(PoG)取代PoS,實質上完全取消質押機制,同時將代幣發行量削減95%。理論上,這對以太坊關於罰沒機制和驗證者激勵的神聖教條發起了引人深思的挑戰。

通脹鬥士的諷刺

該提案聲稱通過以下方式創造人為稀缺性,以解決TIA幣價從歷史高點暴跌92%的問題:

  • 取消委託/質押合約
  • 將所有新發行代幣導向節點運營商
  • 實施每日30萬美元的費用銷毀

然而區塊鏈數據不會說謊:當Adler起草這份通縮宣言時,Celestia內部人士正通過場外交易拋售943萬枚TIA(價值1.09億美元)。最大單一錢包套現2730萬美元——這很難稱得上是利益共享。

追蹤資金流向

讓我們運用倫敦金融城的盡職調查方法:

  1. 2024年10月:團隊代幣悄悄解鎖
  2. 2025年1月:宣布「1億美元融資輪」(實際是預售代幣)
  3. 2025年6月:PoG提案出爐時散戶投資者已承受90%損失

巧合?我的數據分析顯示並非如此。當項目營運長Nick White聲稱「從未賣出任何TIA」,而鏈上數據卻顯示八位數的套現時,我們已經超越市場恐慌,進入法務會計領域。

名存實亡的DAO

從技術角度看,最令人著迷的是PoG如何削弱加密界的去中心化表演。沒有質押機制後,Celestia將變成:

  • 鏈下指定驗證者(歡迎來到寡頭政治)
  • 零罰沒風險(再見了,安全保障)
  • 治理淪為形式主義表演

Adler可能真誠相信這種模式,但在內部人士大規模拋售後執行該方案,難免有操縱敘事之嫌。以350億美元估值和50萬美元年收入來看,Celestia需要的不是聰明的代幣經濟學——而是信任。而目前數據顯示,這艘信任之船似乎已經啟航。

ColdChartist

喜歡40.22K 訂閱2.09K
Opulous音樂NFT平台